苏州豪门潘祖年支走旁人,叫来20岁孙媳,对她说:我死后,你要好好保管这两口箱子! 当前热讯

来源: 文史人生 2023-06-16 20:21:11


【资料图】

1925年,苏州豪门潘祖年因病去世。临终前,他一把抓住孙媳的手说:“我走之后,你要好好保管这两口箱子。”随后又嘱咐了一番。孙媳听后有些心慌,犹豫一下后,还是点头答应了。潘达于原名丁达于,1902年生于苏州,17岁嫁进苏州豪门潘家,没几日便改名为潘达于。

潘家世代多出状元、探花,家族的男士官运亨通,积攒了很多价值连城的古玩字画。虽说潘家家大业大,可人丁单薄,家里能继承资产的孙子潘承镜,因体弱多病,在潘达于嫁给他的第三个月,就溘然长逝了。爷爷潘祖年看着孙子的遗物,整日以泪洗面,两年后也病入膏肓。临终前,他抓住孙媳潘达于的手,让她守住家中的两箱宝物,潘达于感觉责任重大,心中慌乱,犹豫了片刻。可见潘祖年一双泪眼里满是期待,无法拒绝,就噙着泪水,郑重地点了点头,潘祖年这才安心地闭上了眼。当天夜里,潘达于就带着两个养子给潘家去世的两个男人——爷爷潘祖年、丈夫潘承镜的灵牌磕了三个头,然后在灵牌前发誓,终身不嫁,全力保护这两口箱子。

两口箱子里装的是潘家的宝贝—青铜器,一个是大盂鼎,另一个是大克鼎。大盂鼎内侧刻有铭文,记载了周康王对盂的训诰和赏赐。大克鼎是周孝王时,克为颂扬国君、祭祀祖父所铸。潘家有宝,众人皆知,觊觎潘家宝贝的人比比皆是。其中就有清末权臣端方,仗着自己有权有势,企图霸占潘家的两个大鼎。这天,端方带着一众家丁向潘达于“借”大鼎:“潘家孙媳,这几天我家举办宴会,借你家的大鼎立于门前,长长气势,宴会结束,立刻归还。”潘达于看着端方,斩钉截铁地说:“我家何来大鼎,你是从哪里听说的?”

端方不死心,给家丁使眼色,一个五大三粗的男子,走上前来,大声吼道:“别不识抬举,我家老爷是看得起你,才向你借鼎的。”端方逼近潘达于,一字一顿地说:“我就不相信你什么都不知道。不久,我定叫你献出大鼎!”说完,就带着手下拂袖而去。潘达于看着远去的人影,心生一计。夜里,她和两个养子在后院挖了一个深坑,把箱子埋进去,然后铺上石板,石板上垫着厚土,又种了青草,看上去就像没人动过一般。没多久,端方又几次带人来潘家“借”鼎,纠缠无果后,就让家丁四处搜寻大鼎,可是却无济于事。潘达于看着悻悻而去的端方,长舒了一口气。后来,端方被杀,潘达于长时间提起来的心总算落了下来。可是,好景不长。1937年,日本入侵苏州。他们听说潘家有宝,就带着一群日本兵闯了进来。

哐当!大门倒地,日本兵涌进院子,开始刨地砸墙。潘达于听到动静,赶紧跑到院子,大声喊道:“住手!光天化日之下,你们在我家胡作非为,和土匪有什么区别?”日本军官眯着眼睛上下打量潘达于,拔出长刀,恶狠狠地说:“大鼎给我们,我让你活着,不然杀了你!”潘达于面对威胁,毫不畏惧,大义凛然地说:“我就是有鼎,也不会给你们。”啪!一记耳光打在了潘达于的脸上,她捂着被打得通红的脸,怒视着日本军官。日本兵在潘达于家展开地毯式搜查,可是什么也没搜到,只好悻悻地离开了后来,日本兵又多次来潘达于的家搜寻,还是没有找到。原来,端方带人来后,潘达于就把埋在后院里的两口箱子拿出来,放在了杂物房里。她在箱子的周围堆了很多很多杂物,用此方法掩人耳目。大鼎就这样在一堆杂物里躲过了浩劫。1951年,潘达于把两个大鼎献给了上海市文物管理会,并拒绝了奖励给她的2000万,只收下奖状作为回报。

当潘达于被问到为什么要把文物捐献出来时,她回答原因有三个:一是,文物由国家来保管更加安全;二是,文物该让更多的人看到,只有交给国家才能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价值;三是,她希望后代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财富。1952年,上海博物馆开馆,大克鼎得以展出,轰动全国。潘达于拼死护宝的传奇故事更是让人荡气回肠。鼎,在7000多年前是用来煮肉的陶器,自夏朝以后,鼎逐渐变成了权利的象征。周代有“天子九鼎,诸侯七鼎,卿大夫五鼎,元士三鼎”等礼仪祭祀规定。祭祀时,所用器具必须与身份相称。不过大克鼎却是一名叫克的膳夫,用来祭祀祖父的重器。大克鼎是仅次于大盂鼎的,西周第二大青铜器,高93.1厘米,重201.5公斤。既然,礼仪祭祀规定如此严格,区区膳夫为何能用这么大的鼎来祭祀呢?原来,西周孝王时期,由于礼制缺失,各诸侯国不服周王统治。而膳夫克却多次不费一兵一卒,借用一块祭肉的故事,向各诸侯国讲述礼法,说服各诸侯效忠于周孝王,帮助周孝王平息内乱。大王特赏赐铜,铸造了大克鼎,和7个诸侯用的小鼎,准许祭祀时用。3000年前,膳夫克的故事告诉我们,无礼不成方圆;今天潘达于老奶奶,以及众多的文物捐献者,又让我们看到了,华夏之礼已经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血脉。

关键词:

你可能会喜欢: